手机版

河南豫剧经典唱段(四位大师每人一部代表作,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时间:2024-11-04 09:45:13

河南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数百年期间,数不清的名家名角一代一代不断涌现,被广泛传唱的经典名戏更是数不胜数,给广大戏迷带来了太多美味的精神食粮。按豫剧如今的受众和影响力,说她是我国的第一剧种或者是“国剧”,也丝毫不算夸张。

我是一名听了几十年河南戏的资深戏迷一枚,今天特列举我最喜欢的四位大师,以及四位大师的四部顶级代表作,还有她们的四个最著名的唱段(排名不分先后哦):

一,马金凤(1922—2022),山东曹县人,国家一级演员,我国戏曲“帅旦”的开先河者。其代表作有“两花一挂一游”:《花打朝》、《花枪缘》(又名《对花枪》)、《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受到了广大戏迷的极大热爱,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多地。

马大师的嗓音特点是纯,净,亮,圆,润,音质柔韧、坚实,就像百灵鸟唱歌那么动听、那么悦耳!她才是真正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在唱法上她以真假嗓娴熟结合,转换非常自然,但是以二本腔(假嗓)为主。她表演的虽然都是旦角,但塑造的角色大都刚强、大气、 豪爽、淡然,不输男儿,因她饰演的《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一角太过经典,所以又被称为“帅旦”。我这个大男人最讨厌哭哭啼啼的旦角,但马金凤演绎的所有角色却是例外的喜欢。

马大师当年有多红,相信老一辈的河南戏迷们无人不知。记得那时的收音机、电视里天天都在播放《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杨八姐游春》等戏,大家耳熟能详,老少爷们都会哼几句。因其扮相俊美,还长期在洛阳豫剧团工作,故大家又称其“洛阳牡丹”,是国宝级的豫剧大师。

在我心目中,马大师的第一代表作是《花枪缘》(又名《对花枪》),她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唱段,也是《花枪缘》中的那段“老身我家住南阳地”,唱词如下:

“老身我家住南阳地,离城十里姜家集,那个棋盘大街住在路西。老爹爹一身好武艺,姜家的花枪谁不知。我无有兄来无有弟,所生我一个娇闺女,起名儿我就叫个姜桂枝。大比之年开科举,普天下的举子都去赴考期。有一个赶考的书生小罗艺,他赶考路过俺那姜家集。一路风霜经不起,伤寒病病倒在一座破庙里。也是他命不该死有福气,老爹爹把他搀回俺家里,请来个名医与他治病疾。那日罗艺病体好,老爹爹又与他摆开了宴席。小丫鬟上绣楼上对我报事,她言说,我的姑娘啊,你可知晓,咱的客厅内,来了一位俊公子,只长得风流儒雅相貌不俗。我听此言哪心欢喜,急忙忙带丫鬟下楼梯。在客厅门外我停住了足,那个窗户高,我的身材低,小丫鬟她给我出了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搬来两块八砖一块坯。我欠着身站上去,用舌尖舔破了窗棂上的纸,木匠掉线我看仔细,我站在大厅之外偷相女婿啊。见罗艺一顶方巾头上戴,他身上穿的是鹦哥绿,那个脸皮白美如玉,他眉清目秀是座通官鼻。只听他谈诗论文口齿伶俐,就知道腹内才华不会低。一缕情丝把我系,上堂楼见母亲说明心意。我言说,我的娘啊娘,你可懂得,大女当嫁男大当娶,哪有这一辈子不出门的老闺女。俺的娘看出我的心腹事,故意摇头她不依。说他是个外乡人啊,实在不相宜。我一看俺的娘不乐意,我脸一沉头一地低,哼了一声脸朝西,那小嘴噘得能拴个驴。二爹娘从下了我的婚事,择良辰与罗艺结成夫妻。成婚后说不尽恩和爱,情意缠绵不用提,小日子过得甜似蜜。罗艺他知道我精通武艺,他先赔笑脸后作揖,扑通一声跪在地,厚着脸皮要拜师,不教他花枪他不依。我言说拜师咱可得立规矩,他言说绣鞋底就是我的刑具,一句话说的我笑眯眯。白日里我陪他攻读书卷,到夜晚传枪法在那花园里。光花枪他学会了七十二路,还有那三十二路他还未学齐……”(全段共有一百二十三句,后面还有几十句没录入)

这段戏是不是超级长?是不是第一长?真服气她当年是怎么背下来的。真是不急不缓,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极其悦耳,让人极其舒服,如饮美酒,如赏春花,让人大呼过瘾,不由感叹豫剧之美和我们的汉语言之美。

也有人说,这段“老身我家住南阳地”,才是真正的豫剧第一名段,超越了其他所有唱段。

二、魏云(1936--2007),河南郑州人,国家一级演员,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朝阳沟》、《朝阳沟内传》、《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等,是河南省豫剧三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的“五大主演”之一。

《朝阳沟》被很多人称为“豫剧第一戏”,不但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其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自然都是第一流的。这部戏不但曲调优美如行云流水,主角和配角也都极其出彩,尤其是电影版的《朝阳沟》更是难以超越,像神一般的存在。剧中有好多大段大段的名唱段如“银环上山”、“银环下山”、“亲家母对唱”、“锄地”更是让大家百听不厌、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彰显编剧、作曲人员深厚的功力,因此几十年来常演不衰。

在我心目中,魏云老师的第一代表自然是《朝阳沟》,她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唱段应该是《朝阳沟》中的那段“银环上山”(含银环和栓保的对唱以及伴唱),唱词如下:

“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一行行果树一道道堰,梯田层层把山腰缠。贫下中农用双手把山河打扮,多少汗水浇在里边。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往上看通到跌水岩,十里大渠流清泉。旧社会咱山区十年九旱,吃水都比吃油难。牛满坡羊满山像彩色照片,小杏儿像蒜瓣把树枝压弯。解放前寸寸土地地主霸占,解放后党领导才有今天。那架山为什么削掉一半?修水渠用石料让它把家搬。在学校怎见这壮丽画面?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哪……”

这部《朝阳沟》不但火遍大河南,听说在河北省也是相当有名气,好多人家办喜事时都爱播放欢快、喜庆的《朝阳沟》,为的就是给大家带来好心情,求个喜上加喜,锦上添花。

三、常香玉(1923-2004),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极其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去世后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是当之无悔的“豫剧大师”。她一生获得荣誉无数,都是国家和人民对其光辉高尚人品、极高艺术成就的肯定。

常香玉大师的代表作,除了那部声名在外、享誉全国的《花木兰》,还有《五世请缨》、《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等。

常大师的唱法被称为“常派”,演唱特点是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运气和发声流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掷地有声、雅俗共赏。按我的理解,常大师的第一代表也是她的成名作《花木兰》,她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唱段也是《花木兰》中的那段“刘大哥说话理太偏”,唱词如下:

“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那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这段“刘大哥说话理太偏”是不是不卑不亢?是不是有理有据?是不是荡气回肠?是不是掷地有声?因为这段戏经常出现在每年的央视春晚,所以被全国人民熟知。正是因为这一部《花木兰》,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豫剧。正是因为这一部《花木兰》,让河南豫剧走向了全国!所以说常大师对豫剧的推广,真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真是功莫大焉!

四,申凤梅(1928--1995),河南临颍人,河南越调(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最著名的领军人物,现代越调最伟大的改革者、改良者,因多次在戏剧舞台上精彩演绎“诸葛亮”这一角色,被称为“活诸葛”,也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一诸葛亮”,其他戏曲剧种皆不能比。申凤梅大师一生中出演的越调戏有二百多出,其代表作太多太多,基本有《诸葛亮出山》、《舌战群儒》、《斩关羽》、《诸葛亮吊孝》、《收姜维》、《七擒孟获》、《空城计》、《斩魏征》、《吵闹亲家》等。她的嗓音高亢、嘹亮、淳厚、极具男子化,被称为“铁嗓子大梅”(她还有个妹妹叫沈秀梅,人称二梅),让亿万中原百姓喜爱不已,如痴如醉。

我认为申大师的第一代表作应该是《收姜维》,但《收姜维》中著名的唱段又太多,真要分出名次,第一唱段应该是那段“想起来当年征渭南”,唱词如下:

“想起来当年征渭南,旗开得胜班师还。手捧表章上金殿,鞠躬尽瘁肺腑言。出师表字字披肝胆,请旨兴师伐中原。赵子龙威武不比当年减,亲讨帐前先行官。凤鸣山前打一仗,枪挑那韩德父子落马前。七十三岁打胜仗,不愧常胜将一员。乘胜智取天水郡,单等那虎威将军凯歌还。”

这段唱词虽然不算很长,但是语意高度凝聚,字字珠玑,唱腔深情、深沉又坚定,让大家听后心情不由沉重起来,对这位千古名臣诸葛亮也会肃然起敬,还有对他英雄迟暮的淡淡哀伤。

有人说,申大师以一己之力就把越调这个地方小剧种的地位拔高到河南戏的第二名,不愧是不可超越的一代宗师!(注:下图均为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