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男子的年龄往往不是直接通过数字来表示,而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各自的雅称。以下是古代男子不同年龄段的雅称,按照年龄从低到高进行归纳:
- 不满周岁:襁褓。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2~3岁:孩提。泛指2到3岁的小孩。
- 8岁:童龀(chèn)。童龀一般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 10岁以下:黄口。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 13~15岁:舞勺之年。这个年龄段通常也包含在古代对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的泛称中,如束发、成童、志学等。
- 15~20岁:舞象之年。这个阶段也常被称为弱冠之年,特指男子20岁,因为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 30岁: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
-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同样出自《论语为政》的“四十而不惑”。
-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这个年龄段的雅称多与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认识有关。
-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60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象征着人生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这个年龄段往往被视为长寿和智慧的象征。
- 80岁:称杖朝。这个雅称反映了古代对长寿老人的尊敬和敬仰。
- 90岁:鲐背之年。这个雅称形象地描绘了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的特点。
-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这个雅称表达了人们对长寿老人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