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国

时间:2024-07-24 10:30:25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孟加拉语: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Gônôprôjatôntri Bangladesh),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中文通称孟加拉,南亚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无接壤;东南山区一小部分与缅甸为邻,其他部分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孟加拉国98%的人口使用孟加拉语,国教为伊斯兰教;人口1.7亿,排名世界伊斯兰国家第三。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的最早居民是亚澳人。尔后有使用藏缅语族的蒙古种人从东北部进来,再后又有与达罗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迁入。这几部分人经过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9世纪已有统一的封建国家。孟加拉地区人民早期多信奉佛教、印度教。13世纪受外来影响改信伊斯兰教,16世纪时,该地区已经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征服,1757年普拉西战役后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04年孟加拉地区曾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复合。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则根据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归巴基斯坦。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终于使相距约2000公里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走向不可调和的地步。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印度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独立以牵制巴基斯坦。11月21日,印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12月,战争扩大到西巴基斯坦,发展成全面战争。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印军仍持续大举进攻,于12月16日攻占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

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释放了被以“叛国罪”逮捕的东巴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

1974年爆发独立以来首次大规模饥荒。

1975年8月15日,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领袖、首任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遇刺身亡。1981年5月30日,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领袖、齐亚·拉赫曼总统在吉大港遇刺身亡,阿卜杜勒·萨塔尔出任代总统。

1982年3月24日,陆军参谋长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宣布实行军管,解除萨塔尔的总统职务,自任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后任总统。齐亚·拉赫曼遗孀卡莉达·齐亚领导的民族主义党及穆吉布·拉赫曼长女谢赫·哈西娜人民联盟同艾尔沙德军政府展开斗争,1990年12月6日,艾尔沙德辞职,结束他九年的独裁统治。在1991年大选中,卡莉达·齐亚获胜出任总理。

2006年10月31日,无党派看守军政府成立,总统亚杰丁·艾哈迈德兼任看守军政府总理。孟加拉国第九届议会选举原定于2007年1月22日举行,但由于当时两大政党前总理卡莉达·齐亚为首的民族主义党和以前总理谢赫·哈西娜为首的人民联盟斗争日趋激烈,政局日益恶化,总统亚杰丁·艾哈迈德被迫于2007年1月11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取消一切政党活动。2007年1月12日,法赫尔丁·艾哈迈德宣誓就任看守政府总理。他的看守军政府执政两年,在国际压力下,2008年12月29日举办国会大选,结果人民联盟大胜,赢得国会300席中262席,党主席谢赫·哈西娜于2009年1月6日第二次出任总理。2009年2月12日齐鲁尔·拉赫曼就任第十九任孟加拉国总统。近年孟加拉国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孟加拉国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80%以上的领土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属于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10%,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沿海多小岛和沙洲。国土的大部分低于海拔12米(39呎),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3呎),就会有大约10%土地会被淹没。东南端为吉大港山区,平均海拔300—600米,孟加拉国最高峰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刚好位于此地理区上。矿藏有天然气、煤、钛、锆等。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而多旱涝;年降水量西部约1300-1500毫米,东部达2000-2500毫米。月平均最高气温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1月温度最低,1-4月干旱。6—10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80%。常年有从印度洋刮来的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