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道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为何说它是清代地方官阶中的后起之秀)

时间:2024-07-10 07:00:13


清朝标准的地方行政机构只有省、府、县三级,分别对应的主要官职是巡抚、知府和知县。可是到了乾隆后期,在省和府两级之间又多出来了一级,这一级的行政长官名叫道员,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道台。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道台的那些事。

乾隆帝像

从严格意义上讲,道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清初,各省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做道员。所以说基本上是司之下设“道”,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

四品文官补服

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被定为正四品,所以正四品为道台这是清朝官职序列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如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特别是清朝中后期,可以用钱来捐个虚职的官当,那时的道员品级就更不一定了。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就捐了一个从二品的道员。道员与有实权的知府还是有区别的,知府属于标准的地方父母官,是知县的上司,主要负责诉讼、征税和教化。而道员是省直官员,属于省府派出做具体事情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省直各厅局长。清代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宁愿做个有实权的知府,也不愿干上下受欺的道台,因为毕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胡雪岩剧照

别看道台往往都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他是地方官能否更上一层楼的门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越过道台进入监司级别(藩司及臬司),接下来成为巡抚或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当然道台也有肥缺,如负责官盐生产销售的盐道,海关进出口检查的海关道等,一年轻松能搞到几十万两白银,可以说是名利双收的好职位。比如袁世凯的父亲袁保庆就是江宁盐法道,常驻江宁,直属两江总督,主要的工作是为当时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办理粮台。而且袁保庆军功卓著,是正二品大员,身份和级别与巡抚一模一样,他和当时的江宁布政使孙依言是马新贻最得力的助手。

道署

道台协助督抚及藩臬长官监督、管理下属地方政务。乾隆、嘉庆时又准密折封奏,权势日益加重,以至有人视道台为省(巡抚、总督)下,府(知府)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这样使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从三级慢慢地演变成了四级,道台这个由虚变实的地方职位,也和官员的升迁及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