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描写秋景的诗歌数量较多,其中山水田园诗里的秋景描写最有特色,情感乐观明朗,表现了诗人闲适淡泊的心态。
对秋日山水风景的喜爱和对自由旷达境界的向往,这种乐秋情怀在此前诗坛上较为罕见,值得珍视。
王维现存的 376 首诗中描写秋季的作品约 60 首,涵盖 了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应制诗、闺怨诗、行旅 诗、悼亡诗等多种题材。
在风格上也随之呈现出淡泊闲远、 冲和雅静、清空明丽、雄浑壮阔等不同面貌。他笔下的秋 山、秋水、秋原、秋雨、秋日等,都带有诗人鲜明的个性特 点。
为我们留下了美不胜收的秋日风情。和前人相比,王维 写秋诗中的情感较为明朗乐观,其山水田园诗中的秋景描写 尤其精彩,不仅“诗中有画”。
而且情调闲适淡泊、恬然自 得,带给读者自然美和情感美的享受。而送别诗、闺怨诗、 悼亡诗等诗中的情感则较低沉,多有离愁别苦和感伤无奈,
这种悲秋基调是由这类诗的题材所决定的,也表现了诗人重 情重义的一面。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乐秋情怀概述
古代文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传统,从先秦宋玉《九辩》 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1] 开 始。
直至初唐陈子昂《感遇》中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 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2] 文人悲秋之叹不绝于耳。 故而中唐刘禹锡在《秋词二首》其一中写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中以议论的方式直言不讳地 表达了对这种悲秋传统的不满,成为文人表达乐秋情怀的经 典诗句而广为流传。
好秋
其实早在盛唐王维笔下就有诸多精彩的 乐秋诗句,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3]《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中的“秋色有佳兴,况君池
上闲”[3] 等。只是由于王维秉性淡泊,较少直抒胸臆,喜欢 借景抒情,遂使其喜怒哀乐之情往往含蓄内敛,渗透在对景 物的描写中。
从他现存的写秋诗中,能明确感受到他对秋日 的喜爱和享受,本文即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乐秋情怀进行 深入分析,挖掘其在表现秋景之美和乐秋情怀方面的独特成 就。
据统计,王维的 60 首写秋诗中,有 29 首诗的情感偏于 明朗,31 首诗的情感较为低沉。而这 31 首诗中则包括 8 首 送别诗,3 首悼亡诗,3 首闺怨诗;这 14 首诗中的悲秋之情 显然受到了其题材的制约。
其余 17 首诗中的低落情绪则反 映了王维在人生失意时的怀才不遇之感和时光易逝之悲,与 其 29 首乐秋诗中的乐观情怀相互呼应,共同展现了王维这 位盛世文人真实完整的精神世界。
而从古代诗歌史的层面来 看,王维的 29 首乐秋诗,尤其是其中特色最鲜明的山水田园诗,所展现的秋日之美和愉悦之情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则 其对此后文人诗中乐秋情怀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
二、王维山水田园乐秋情怀佳作赏析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擅长以闲适的心情去观察和描写秋日 大自然的美好景致,留下了不少具有乐秋情怀的名篇佳作。 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以简洁传神的语言描绘了初秋时节终南山中的美 景。日暮时分新雨初霁,秋月朗照着幽静的松林和流过白石 的泉水,一片清爽洁净、空灵静谧;
还有竹林里浣纱女的嬉 闹声、莲叶丛中渔船划过水面的声响,更为这静谧的秋夜平 添了生活气息。如此美好的山中秋景使诗人由衷感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堪称经典的乐秋之作。 作为诗人兼画家,王维对秋景之美的感知极为敏锐,如 《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全诗摄取秋日山间夕阳斜照时分短暂却绚美的景象予以 描绘,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秋山夕照图。
诗 人对秋景的观察极为细微,首句写秋日的山峦渐渐收敛起落 日余晖,“敛余照”三字成功表现了夕阳缓慢消失的动态过 程。次句写日暮归林的鸟儿在山间前后相随而飞,显得各有
所归,悠游不迫。三四句写漫山遍野的秋叶在夕阳映照下显 露出鲜艳炫目的色彩,而萦绕山间的云气已然无影无踪。
诗人笔下的秋山夕照绚烂明丽,使人身心愉悦。全诗四句都是 写景,而情在景中,情景交融,能唤起读者对秋山美景的 丰富联想,正如《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所评:“令人心目俱
远。”再如《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秋色有佳兴,况君 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 间……”
这首诗对友人山居景色的描写很成功。首句“秋 色有佳兴”几乎可以看作王维的乐秋宣言。诗人说秋天的景 色能引发人美好的兴致,而友人就生活在这秋色宜人的山居 中,闲适自得地欣赏壮美风景。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两句采用大笔勾勒,写青黛色的山峦横亘千里,高耸的山峰 直入云霄,画面阔远,气势雄伟;
句中的“横”字和“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劲健之势,壮阔而生动。 王维对秋景的喜爱不只局限于天朗气清的明媚秋日,即 使在秋雨中,他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活力和静谧之趣。
如《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全诗描写了秋日山间的一场急雨所引发的小插曲。在一 个寂静无人的山溪浅滩处,飒飒秋雨使溪水水流迅疾,溅起 了跳珠,也惊动了白鹭;
白鹭
后二句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 虚惊衬托出栾家濑的静谧安闲之境,这也是王维一直渴望 的理想生活境界。《唐贤三昧集笺注》评曰:“闲景闲情,岂尘嚣者所能领会。”
《王孟诗评》也认为:“此景常有,人 多不观,唯幽人识得。”[4] 王维闲静淡泊,又热爱自然,这 才能够发现寻常风景中蕴含的情趣和美感,并予以传神的描 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三、乐秋情怀诗中洋溢的闲适情怀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乐秋情怀,不仅表现在对秋日美景 的精彩描写上,还表现在诗中洋溢的闲适情怀,和一种身心 自在的精神状态。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全诗以苍翠的寒山、潺湲的秋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 等典型意象,描画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诗人倚着手杖,站在柴门外,聆听着晚风中的阵阵蝉鸣,陶醉在 醉人秋色中,而他悠游自在的隐者形象也自然融入在了画面 中。
这种闲逸的神态、淡泊的情怀,也使这深秋的辋川别具 韵味。故而《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曰:“淡宕闲适,绝类 渊明。”
这种淡逸闲适之感来自于首联对深秋景物的真切 描写和颔联对秋日静穆氛围的喜悦,遂成为典型的乐秋之 作。
王维热爱自然,向往一种自由率性、和自然相融的生活 方式。《泛前陂》一诗就在对秋日水边清空景致的描写中融 入了他渴望优游自然的情怀。诗曰: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首句写秋日天空明净辽远,诗人泛舟的水面远离人间, 静谧无声。水边沙滩上有白鹤栖息,远方云层中有山峰若隐 若现。
秋月多么清亮皎洁又闲静,在摇荡的湖面上洒下点点 银光。这样美好的秋夜太使人迷恋,只想任凭一叶孤舟随波 飘荡,任意东西。全诗描绘了秋夜水边的清明旷远和恬静幽
美,以咏叹的笔调传达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愫,令人沉醉。 王维笔下的秋日山村常带有一种和谐宁静、闲淡朴素的 氛围,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全诗描写了秋日山村的生活场景。前两句写傍晚时分在 山居门外望见的山野风景和寂静气氛;三四句流露出无人到 访的孤寂。
五六句写嫩竹的表皮上含着白色粉末,而红色莲 花上的花瓣悄然落下,诗人对身边景物观察细致,描写生 动,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季节变迁。
所写虽为秋景,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末尾写渡口边燃起了灯火,是采菱姑娘们 正满载而归。
全诗画面生动,富有乡野生活气息,而目睹这 一切的诗人的心情也是愉悦恬适的;风景和情感紧密交融,读来亲切自然。再如《登裴秀才迪小台》: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该诗写秋日傍晚登裴迪小台眺望的情趣。裴迪小台在辋 川附近,站在小台上眺望,满眼青山白云,夕阳在高飞的鸟 中徐徐落下,秋日的原野闲静如在世外。
诗人以简洁之笔呈 现了秋日黄昏的闲静空旷景致和诗人的淡泊悠远情怀,被 《唐贤清雅集》评为:“意兴闲远,神味在字句之外,静玩愈永。”
《唐贤三昧集笺注》则评为:“二四模写如画。又云: 冲雅。”诗中的秋景描写与闲雅风度都很精彩。 王维还有一首《与卢象集朱家》描写了萧条的秋景,表 达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贳得新丰酒,复闻秦女筝。
柳条疏客舍,槐叶下秋城。语笑且为乐,吾将达此生。
全诗写秋日宴集,五六句写秋景,描绘了秋日柳条萧疏、槐叶黄落的萧瑟景象,这种萧瑟秋景,极易引发失意者的凄凉悲秋之感,而王维却说“语笑且为乐,吾将达此生。”
他认为不必因大自然的萧瑟景象而介怀,应该和友人尽情谈 笑,过旷达洒脱的人生。这也代表了王维对秋日的乐观态 度。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中说:“右丞工于用意,尤工 于达意,景亦意,事亦意,前无古人,后无嗣者。”
他认 为古典诗歌大多以景传情,含蓄蕴藉,而王维尤其擅长。王维喜欢用写景来表情达意,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去描摹山水美景和田园风情,把自身对秋景的喜爱之情和乐观心态全都
融入景物描写中;使其诗既能带给读者“诗中有画”的审美感受,还能使王维恬静淡泊、自在舒朗的人格魅力润物无声般地感染读者。
王维这些充满乐秋情怀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独特,内蕴深厚,影响久远,是值得重视的艺术珍品。